Top

歷史沿革

  /  歷史沿革
第1部 ─ 創會緣起

催生、創會與第1年

引言

1988年元月26日,歐洲商會在台北市民生東路銀行家俱樂部召開第1次年會,宣布商會正式成立。這是經歷將近15個月的時間、召開多次籌備會議、確立管理基礎後,所累積的成果。

條件成熟
基於多項原因,在1980年代晚期成立歐洲商會,條件非常有利;其中3項原因尤其突出。第一,二次大戰結束以來,歐洲企業在台投資的步調一直比美商緩慢 (除少數例外)。然而,到了1970年代後期及1980年代初期之際,來自歐洲的貿易商與企業家在台灣日益活躍。但這些企業都是以英商、荷商、法商、荷商自許,比較不以「歐商」來作為自我認同的標幟。第二,隨著歐商的業務拓展,其中許多企業發現自己在面對美國及日本的競爭對手時,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因為美、日商基礎久、數量多、組織嚴密,得到本國政府的支持,而且他們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影響力,都超過歐洲的個別國家。最後,由於企業界內部的「歐洲人」意識逐漸抬頭;與全球市場的競爭性相比,歐洲內部國家間彼此的對立已不如以往顯著,故逐漸開始基於「歐洲人」的認同展開合作。

1980年代的商業環境

1980年代時,台灣的商業環境普遍良好;1987年解除威嚴令後,環境更加有利。歐洲商會創會理事長John Brinsden曾寫道,「台灣僅為一小島,且天然資源貧乏,卻能體認到必須與西方國家建立貿易關係,且對外國商人普遍歡迎─容許外商依據台灣本地的法規來做生意。然而對一般歐商而言,這還是比美商及日商更加困難。除少數熟悉中國文化的歐商外,許多歐商都覺得難以適應,許多歐商遂只好放棄。共同的問題,就在於各種隱藏性的經貿障礙,諸如保護主義、關稅、配額、雙邊條約,及其他行政手續上的特殊關係,對基礎深厚的美商及日商有利,很難使台灣真正將歐商也當作是一項選擇。成功的歐商,都是一些致力於建立個別『品牌』的企業,而與他們的來處無關。」在台歐洲商界意識到,惟藉由成立歐洲商會,才可為他們爭取最大的認同與利益。

歐洲商會的源起─如何創辦成功

在1980年代中期時,歐商便有自創商會的呼聲,但首次真正付諸行動的,是一家在台德國公司德籍經理的夫人。她向閔子雍(後來主持比利時駐台辦事處)詢問有什麼她可以效勞之事,於是閔子建議她著手籌辦歐洲商會。她接受了這項構想,並在銀行家俱樂部召開一次籌備會議。首次討論創辦商會事宜的會議,是於1986年9月30日召開,有49位商界人士出席。之後又花了近15個月,才完成創會的正式程序。最後於1988年元月26日舉行創辦大會。

在這次大會中,選出9位理事及2位候補理事,組成理事會,其中包括創會主席John Brinsden、副主席Alex MacKinnon、財務長 DJ Bonnerman,及理事會秘書Ruby Hsiao;同時選出3位監事及2位候補監事, 由W Diggelman擔任常務監事。來自英國、瑞士、丹麥、法國、荷蘭、瑞典、西班牙及希臘等8個國家貿易代表都出席創辦大會。德國貿易代表並未出席大會,且創會之後的前3年皆如此。
秘書處首任秘書長由Stefaan Missinne擔任,初期有5位職員。1988年9月22日舉行午餐會及剪綵儀式,「台北市歐洲商務協會」正式成立,成為歐洲以外第2個設立歐洲商會之所在(繼菲律賓之後)。當時出席這次盛會的政府高級官員包括經濟部次長徐國安。

1980年代歐商在台灣的情況

1980年代末期,越來越多歐洲企業來台營運;但除了德國漢堡商會(僅是一個貿易辦事處兼商會的混合體)以及歐洲10-12國在台設立之貿易組織或辦事處,歐洲在台灣並未設有國家層級的商會。當時歐洲在台灣並無專業的外交人員。與台灣官方來往階層最高的國家是荷蘭,由一位荷蘭經濟部的公務員在台灣擔任代表。德國率先採取一項策略,即僱用已退休的外交人員來領導在台貿易辦事處,之後其他歐洲國內也相繼跟進。例如英國是由一位來自香港的退休鐵路工程師擔任代表。法國最初是由外交人員出任代表;但到1990年代初期時,法國在台共有7個不同的組織,分別主管文化、投資及經濟等事務。當時這些組織為了確定誰才是真正的代表,出現一些內部的衝突。美國也基於「承認」的問題,駐台外交人員須先由原本擔任的職位退休再行出任。不過,實際上他們仍是國務院僱用的人員,並享有全部的公務員福利。

在商會方面,當時只有美國商會。文獻上有記錄的外國商會稱為「北部(西方)外國人商業會議所」,成立於1911年,但不確定究竟維持多久。美國商會成立於1951年;在歐洲商會成立之前,是台灣唯一的外商商會。歐洲商會成立前,許多歐洲廠商都是美國商會的付費會員;直到今天,還有許多歐商仍在這兩個商會皆保有會員資格。

創會維艱

歐洲商會成立之初一度相當艱辛,因為法律尚無此先例,且亦無商會成立之法規依據。當時唯一的商會是美國商會,於1951年非正式成立,而當時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技術上仍處於敵對狀態。許多潛在的會員認為,除非歐洲商會擁有法定地位,否則不打算加入。另外,商會的創辦者們也擔心此舉違反當時仍在執行的秘密結社法。因此從一開始,創會前輩們即堅持商會應當合法成立,否則根本不要成立。於是,為建立一套能令政府及創會前輩們都滿意的法律及管理架構,展開了一段漫長的過程。在這段法定地位不明期間,歐洲商會雖未得到官方的法律認可,但許多政府高級官員仍以個人身份參與商會活動,讓創會前輩們有機會證明我們非但不具脅迫,而且事實上還能擔任歐洲企業界的橋樑,為中華民國帶來實質的利益。立法院終於通過法案,使外商在台社團獲得承認。

泛歐模式

從一開始,商會就採取「泛歐模式」,代表所有歐洲國家的利益。正如創會理事長John Brinsden在「歐洲觀點」雙月刊創刊號中所寫:「在保護主義、關稅、配額、雙邊條約、及特殊關係等,所帶來的扭曲與無效率之下,商會堅信應採取一種跨國的模式,來取代我們長期以來事倍功半的作法。」
基於多種原因,要使所有在台的歐洲企業體認到歐洲商會的必要性與價值,仍需要一段時間。一些英國公司已經透過午餐俱樂部的型式,彼此間建立了一種鬆散的連繫。一些俱樂部的成員甚至在獲悉歐洲商會已創會成功後,也希望建立他們本身的商會。同時,德國企業在直覺上雖願參與,但受限於他們當時已經是本國商會的會員。這種情況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有所改變,當時由J?rgen John率先打破層級而加入歐洲商會,激勵其他德國廠商也相繼加入商會;J?rgen John後來還出任歐洲商會第一位德國籍的主席。

最初各國貿易代表處對於成立一個商會、並宣稱能代表所有歐洲企業,存有一種強烈的矛盾、猶豫心態。儘管像比利時駐華貿易辦事處等單位始終支持商會,但其他國家的代表處卻擔心歐洲商會將凌駕他們的角色。為了克服這種心結,商會每次開會時都邀請各國辦事處派員參與,以強化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長期下來,彼此在許多領域都發展成積極的合作關係。

歐洲商會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之前並不存在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商會(除了德國商會,但所承擔的是貿易辦事處之角色)。這與許多其他國家不同;在這些國家,各國本身的商會勢力強大,因此要推動成立一個歐洲的商會,往往會遭到抵制。歐洲商會也一致努力,將歐洲各國的貿易辦事處拉到同一條船上,邀請各國辦事處派員出席會議,甚至加入理事會。比利時貿易辦事處代表閔子雍便於1989年時,成為第一位被推選為歐洲商會理事的歐洲駐華貿易代表。

第1年

創會主席John Brinsden把商會成立後的第1年,形容為一個「正式」的協會,「與先前那段期間的混亂且毫無頭緒相比,簡直就是太平盛世」。商會聘請全職的秘書長,加上1988年元月創辦大會上所有會員託付給理事會的重大使命,為這一年提供了催化劑。

在第1年期間,商會締造了多項了不起的成果。個人會員在剛創會時僅有52人,但到第一年結束時已激增為210人。商會在世貿大樓12樓設立永久性的辦公室(當時座落於台北市新生南路50號),另外也開始舉行一些例行性的活動,例如每月一次的午餐會。最早舉辦的盛會是品酒晚宴或午餐會,在聚會中還邀請海外訪客發表演講。之後,商會開始邀請政府官員以貴賓身分在聚會中擔任主講人。會員們皆認為這類聚會是彼此聯繫的寶貴機會,因為當時這種機會少之又少。初期時,每月例行的午餐會經常吸引30 -50位會員。

商會的雙月刊「歐洲觀點」於1988年10月創?,收集並發表會員們的觀點。最初建議的刊名是「你們的觀點」,因為這份刊物的目的是發表會員們的觀點,而非各委員會的看法;但此一原始構想隨即就被「歐洲觀點」所取代,之後便一直維持此一名稱。儘管當時台灣已經解嚴,但出版一份發表獨立意見的雜誌仍屬創舉。「歐洲觀點」從未受到政府的實際審查,不過,商會對於所刊登的內容仍相當謹慎,且從未發表過敏感性或政治性的文章。到第一年結束時,商會已先後成立五個委員會,並接到許多會員們特別關切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政府在公共採購時不應歧視歐商,勞資關係,污染與環境,投資關係方面的利益衝突與歧視,限制外國航空公司的營運,尤其是在進出機場方面;以及貨運擁擠,菸酒公賣等。即使在最初階段所取得的成效有限,但卻是首次提出此類問題,並成為商會最終與政府單位進行實質對話的濫殤。

歐洲商會在倡議方面所做的努力

歐洲商會第一件首開先河的努力,在於促成會員與政府間友善地舉行會議,而歐洲各國貿易辦事處也經常派員出席。商會並透過邀請貴賓在例行餐會上發表演講,以及在歐洲各國國慶日時對各國辦事處的慶祝活動提供贊助等,以拓展社會各方面的連繫,目的在於展現出商會溫和且友善的形象,於是有越來越多的高級官員,包括中華民國總統等,都樂意成為商會的貴賓。歐洲商會也是首次維也納歌劇舞會的共同贊助者及籌組人,於1988年9月24日在台北來來飯店舉行(商會舉行正式掛牌典禮之後兩天),有350位來賓參與。

歐洲商會從一開始便與美國商會建立良好關係,畢竟有許多議題與雙方共同利益攸關;雙方並舉行多次的聯合會議,提出共同立場的報告。尤其是在銀行與金融業方面,效果特別顯著,且至今歐洲商會與美國商會仍持續運作聯合的銀行委員會。

歐洲商會提出的第一件重要議題,即是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將大型政府採購計畫開放給歐洲廠商參與投標。商會致函政府高級官員,強調「歐洲提供的許多產品與科技,絕不亞於、甚至往往超越其他國家所能提供者;我們堅決相信透過公開招標與自由競爭,中華民國將可得到最佳且最有利的交易」。
當時的經建會主委錢復代表行政院長回了一封客氣且坦率的信,指出「中華民國原則上遵守公開市場的哲學;在政府所需的採購上,歡迎歐洲及其他自由世界國家參與競爭」。

結語

至成立滿一周年時,歐洲商會已擁有210位會員,設立永久性辦公室及秘書室,成立5個委員會,創辦自己的期刊,並與政府展開經常性的對話。為未來四分之一個世紀期間拓展各項活動,並擴大影響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2部:1989-1998

成形的階段

引言

歐洲商會度過興奮的第一年後,下一個十年的特色,就是商會的活動、聲望與影響力皆持續提昇。在第一個十年裡,商會的活動與組織逐步結構化與規律化。商會能夠與政府高級官員往來,凸顯出商會已展開友善且合作性的政府關係,為爾後多年間商會能夠擁有成功的倡議對話奠定基礎。除了與政府進行經常性會議外,商會活動也更具規律性,包括每月舉行午餐會,以及一年一度的歐洲日晚宴。在這幾年間,歐洲商會各委員會的組織性也增強。各委員會找出、闡述各產業的多項問題,並於1994年開始撰寫並提出「建議書」。在頭十年裡,商會的組織結構也不斷演進且擴張。初期主席與各理事扮演著指導且推動各項活動的角色。隨著秘書室的規模逐漸擴大,為主席與理事會減輕了不少的行政工作負擔;1995年又任命第一任執行長,也使商會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包括每年派遣「敲門任務(Open Door Mission)代表團」赴布魯塞爾,與歐盟建立關係等。

發展政府關係

從早期開始,歐洲商會便設法與台灣最高層的政府官員來往,包括部會首長。商會首次與現任行政院長舉行會議是在1990年10月,當時的院長是郝柏村。有了首次會議,之後便每年都與院長舉行會議,並經常安排與各部會首長與實際的主管官員會面。第一次與現任總統會面,是李登輝總統於1991年 (5月9日)出席「歐洲日」的晚宴 (當時還並未稱之為「歐洲日晚宴」)。他在晚宴上發表演說時,呼籲擴大雙方貿易往來,並歡迎歐洲廠商參與台灣的「六年國建計畫」,涵蓋多項基礎建設,包括傳統鐵路與捷運、電廠、一般公路及高速公路。

首次派遣「敲門任務代表團」赴布魯塞爾

除了與台灣政府加強關係外,商會從一開始也與歐洲各國駐台北貿易辦事維持良好關係。這些關係並擴展到與歐盟執委會直接接觸,而商會也於1995年9月首次派遣「敲門任務代表團」赴布魯塞爾。代表團此行會見了當時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里昂.布里坦爵士,及執行委員班格曼博士。第2次開放門戶代表團是由施赫恩率領,於1997年10月20-21日訪問歐盟執委會,施赫恩後來曾擔任商會主席。之後「敲門任務之旅」即成為商會年底固定的活動之一。

建議書

歐洲商會於1994年首次向台灣政府發表建議書。商會3月31日與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舉行晚餐會,討論有關亞太營運中心議題時,向經濟部長江丙坤提出這份報告。參與晚餐會的還有當時的經建會主委蕭萬長和江丙坤。建議書中包括商會營建、交通、銀行、行銷及物流等委員會提出的意見。在銀行委員會的報告中建議如何將台灣提昇為地區性金融中心。

重要活動
歐洲日晚宴

1989年時,歐洲商會是在真正的「歐洲日 (5月9日)」當天舉行慶祝活動,當時這項盛會稱為「年度晚宴」。1995年時這項活動首次被命名為「歐洲日晚宴 (之後即一直沿用此一名稱)」。1989年的晚宴上有200位來賓出席,貴賓是經濟部長陳履安博士 (同年稍晚時由蕭萬長接任經濟部長)。李登輝總統是1991、1996及1998年晚宴上的貴賓。1995年的貴賓是當時的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他也是1997年的晚宴貴賓。

這項晚宴不但是歐洲商會每年規模最大的企業連繫活動,也一直是商會企業社會責任 (CSR)計畫的重要慈善募款活動之一。歐洲商會從成立第1年起,便對台灣社會展現承諾。商會於1988年成立後首次舉行的Gala晚宴,就是一個充滿慈善氛圍的夜晚,當場便為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一個為患有先天性心臟功能不全兒童服務的協會) 募到超過3百萬美元的善款。以當時商會個人會員還不到200人而言,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果。以後每一年,都延續這項傳統。例如1994年歐洲日晚宴便捐款50萬美元給ROC Talent Development Association,協助身心障礙者。1996年歐洲日晚宴也捐款給中壢的SOS兒童村。過去13年來,歐洲商會一直將募到的部分善款捐助心路基金會。

每月午餐會

在頭一個10年裡,商會開始且持續舉辦固定的每月午餐會,特色是邀請政府或企業界的傑出來賓參與。每月午餐會的主要目的是定期將會員聚攏在一起,聽取貴賓們講述一些重要的訊息。這項為會員提供相互聯繫機會的代表性活動,在當時的台北十分罕見,且有助於提昇商會在外商圈及社會更廣大層面的地位與影響力。

各委員會的發展

在商會成立後的頭一個10年裡,商會各委員會的組織也更增強。各委員會開始與政府機關舉行例行會議,之後又開始準備年度建議書(1994 年首次提出建議書)。
1989年時,金融委員會一分為三,至今仍在運作。銀行與金融服務業委員會直接命名為「銀行」委員會;保險與證券委員會 (現在的名稱是資產管理委員會)則分成兩個獨立的委員會。1991年8月取消教育委員會後,留存7個委員會。到1992年12月,商會新成立通訊委員會,使委員會數目增加到8個。
1993年6月22日鑒於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關係持續增強 (中華民國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大的外來投資者),於是成立「大中華委員會」。成立該委員會的目的,是讓會員能分享資訊,並針對在大中華區的生意機會、台灣在中國大陸的角色、對中國大陸投資,及當地的法規環境等,彼此交換觀點與經驗。該委員會也曾安排會員赴北京實地考察,並於1993年9月24日在歐洲商會與美國商會共同贊助下,舉辦「如何保障並強化在中國大陸之權益」研討會。

初期倡導的議題

會員們一再提出類似的議題
儘管歐洲商會多年來在解決各項議題上卓然有成,但會員們只要熟悉商會近幾年所發表的建議書,就會注意到商會在最初10年間所提出的許多議題,至今有不少項仍一再提出。

投資委員會

商會的投資委員會在最初幾年間,聚焦於歐商投資所得的租稅待遇,包括對股利、權利金及利息所得的所得稅率偏高等。委員會也倡議政府應維持「獎勵投資條例」對歐商提供的投資及租稅獎勵。1989年7月,商會呼籲政府放寬企業購併相關法規。

銀行委員會

在商會剛成立時,新銀行加入市場每年仍有配額限制,或對銀行業能夠提供的服務項目仍有所管制。另外還設有存款準備率、資本適足率、存款上限與放款利率、曝險部位缺口限制、個別銀行營運活動限制等諸多管制。在1989年時,已有十家歐系銀行在台設立分行。

酒精飲料委員會

酒精飲料進口自由化,是商會成立初期時一項重要的問題。由於台灣對進口酒類的需求持續超過供給,商會主張開放進口將有助於打擊走私,並提高合法酒品的信賴度。

貿易與物流委員會聚焦於貿易自由化,打破國營石油及菸酒公司的壟斷。

強化秘書處

1995年時,商會新設立執行長一職,使商會的運作更加流線化且專業化,並減輕理事會的工作負擔。由Theo Stiftl擔任執行長,秘書長一職仍保留,但兩年後,也就是1997年底時予以取消。為提昇與政府的關係,1997年聘請封德育擔任商會首任政府關係代表,此一職位一直維持至今。
在同一年,商會開始聘請專職人員負責新聞媒體公關工作。

辦公地點

1991年2月,歐洲商會搬遷到敦化北路的新辦公室,擁有15間會議室,及足以容納4名專職人員的空間。1994年元月再搬到忠孝東路新址,以迄於今。

首次會員意見調查

歐洲商會於1991年4月首次對會員送出意見調查書,並將調查結果所獲得的重點刊登在1991年8 -9月號「歐洲觀點」雜誌上。

與美國商會之合作關係

歐洲商會於1992年初與美國商會舉行聯合研討會,主題是「自由貿易法」,共有150人出席此一盛會。歐洲商會並與美國商會在環保議題上彼此合作。歐洲商會的環保委員會召開會議時,都開放予美國商會的環保委員會參加。初期時,商會理事會指派1位理事負責與美國商會聯繫。直到現在,歐洲商會仍持續與美國商會經常接觸及合作,且兩個商會並合組銀行委員會。

國內參訪

1995年秋天,歐洲商會應當時的台灣省長宋楚瑜之邀請,赴台中拜訪台灣省議會(廢省後已停止運作)。

與反對黨聯繫

歐洲商會在政治上一向中立,且不時拜訪或接待台灣兩大政黨的領導人物。1996 年2月,商會以午餐會接待施明德(之後他出任民進黨主席)。1994年9月,商會也接待當時的立法委員陳水扁,他當時是競逐台北市長的候選人之一。

歐洲商會進入全面網路時代

1996年10月,歐洲商會已經建立第一個網站。為了支應運作成本,網站上還以跑馬燈的形式,輪番顯示贊助網站會員所提供的廣告。

第3部 ─ 1999-2008

成長與發展的年代

引言

在商會的歷史中,1999-2008這10年間,見證了商會在會員、委員會及工作人員等方面都表現出最強有力的成長,而有這些條件使商會的活動能迅速擴大,從而提昇商會的形象與影響力。
1995年商會決定聘請1位全職的執行長,使商會各項活動與服務的專業水平大幅提昇。之後幾年間商會也增聘專職人員,使商會的各項活動與服務皆得以擴展。

2002年商會秘書處新成立1個委員會,在組織架構上包括成之各個工作小組,規劃年度各項重大活動,編撰建議書,及有效拓展商會與媒體及政府的關係,因而使商會的運作及各項活動都更加結構化與組織化。

商會在提出各項倡議方面特別重要的工作,就是在2004年決定為汔車及製藥兩個委員會聘請專職的工作人員,為委員會的特定需要服務。歐洲商會2003- 2005年期間的主席幸殷訶在「歐洲觀點」雜誌2005年2-3月號發表的專欄中指出,台灣立法院通過一項加強保護製藥業智慧財產權的法案,已證明商會此項策略的成功。商會提出的倡議能獲得一連串的成功,當歸功於這些及其他委員會專職人員們於獲得初期的成就之後仍努力不懈,也進一步證明聘請專職員工這項策略確屬有效。

會員人數

商會成立後的第2個10年裡,會員數大幅增加,尤其是在2002 -2005年間,主要歸功於理事會與秘書處採取的積極召募會員策略。2003年下半年幸殷訶接任商會主席不久,即公布商會會員人數大幅增加(2002年增加50名,2003年上半年再增加50名)。在「歐洲觀點」第92期(2004年4 -5月)中,幸殷訶主席公布商會的企業會員達280家,個人會員達478名,屢創新高記錄。到2004年9月,幸殷訶主席更強調過去2年間,商會會員數成長率高達50%,企業會員達300家,個人會員達500名。等到2005年底時,企業會員逼近350家,個人會員也接近600名。

委員會

在商會的第2個10年期間,隨著會員數目的成長,商會的委員會數目也倍增,主要是靠商會內部組織增強,與政府往來更密切,並與更多政府部會及單位舉行更廣泛的會議。商會在第1個10年裡,共成立12個委員會;到第2個10年結束時,委員會數目已增加1倍以上。第2 個10年裡新增的各個重要委員會包括:

生活品質委員會:2000年5月商會成立生活品質委員會,與台北市政府合作,以改善生活環境。2個月之後,委員會把「改善台北生活調查」的結果以專文發表在「歐洲觀點」上。文章中不僅提出多項結論,還建議台北市政府修繕並打通人行道,並加強對交通法令的執行。

智慧財產權委員會:智財權委員會於2002年年初成立,由江東林律師出任委員會的首任共同召集人,並續任至今。

觀光委員會:2002年底觀光委員會成立,同時間其他委員會也強化功能。
此時歐洲商會已擁有15個委員會,另外還有3個委員會正在規劃階段。

精品委員會:精品委員會成立於2004年初。

科技委員會:科技委員會於2004年年中成立。

農業化學委員會:2005年下半年,商會成立農業化學委員會。委員會成立後不久,便拜訪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彼此討論的議題包括智慧財產權、商標及商品外觀侵權等。

市場研究委員會:同年商會再成立市場研究委員會,此時委員會總數已增加到27個。

遊說成果

1995-2002年擔任歐洲商會執行長的Theo Stiftl表示,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入會談判(促使台灣於2002年加入WTO),為歐洲商會在某些議題上提供了進展的機會。議題之一是汔車進口稅,當時稅率非常之高。另外銀行業也面臨一些問題。台灣未加入WTO時,對外商銀行設的限制遠超過現在,結果台灣也在進入WTO前取消這些限制。立法院並於1999年6月通過菸酒管理法(TAAL)並付諸實施後,台灣菸酒公賣局的壟斷時代也正式畫上句點。菸酒原屬完全壟斷,直到1987年外商才首次獲准進口酒類,又數年後才能進口烈酒;之後幾年壟斷局面逐步消除。新法所規定的開放措施,是台灣與歐盟及美國進行WTO 入會談判時所承諾的項目。然而,當時歐洲製造商仍面臨許多問題(今天依然如此)。當時歐洲進口商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台灣充斥著「外表相似」的仿冒酒類飲料。

歐洲商會於2005年開始呼籲海峽兩岸商務正常化。在薛勒擔任商會主席時,這成為歷年商會建議書中的核心議題。儘管直到2008年之後,兩岸間的「正常化」才獲得長足的進展,包括直接聯繫、人貨自由流通,到最後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但在薛勒兩年的商會主席任期內,在遊說工作也獲得其他多項突破。許多與政府相關的規定,政府在接獲商會提出後立即修改。據薛勒表示,「我們讓政府知道,政府如果突然改變法規,而並未給予企業充裕的準備時間,則對企業界不會有任何幫助。」

2006年即發生一件案例,當時政府宣布由於中國人與西方人之間「飲酒習慣不同」,中國人習慣大量飲用烈酒,因此依中國人的飲酒習慣,西方酒類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便過高。台灣的歐洲酒類進口商擔心,如果依據政府制定的二氧化硫含量規定,則其進口酒業務將受到嚴重波及。歐洲商會花了數月的協調,並與財政部、經濟部與衛生署舉行數十回合的會議,雙方中達成協議。衛生署同意將每公升酒類飲料的二氧化硫含量上限提高到400毫克,同時將葡萄酒每公升的最高甲醇含量也提高到2000毫克。按此國際標準,歐洲酒類終能順利進入台灣市場。

歐洲商會汔車委員會也在多項議題上獲得持續的進展。2006年政府同意採用歐洲的4種柴油引擎標準。另一項獲得重要突破的領域,則是接受汔車檢驗證書報告,例如歐洲發出的碰撞檢驗證書。政府原先要求汔車碰撞檢驗必須在台灣進行,如此成本將非常昂貴,尤其是對僅進口少量汔車的業者而言。台灣也提出本身獨有的巴士高度標準,與歐洲及其他國際標準不一致。這些法規之後都在歐洲商會的協商下採用國際通用規範。

另一項進展,則是台灣針對2千多項中國大陸物品禁止或限制進口,並規定需採用台灣製造的產品,但在商會大力爭取後,這些項目的數量也正逐漸減少。例如在2004到2005年間,有75項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獲得解禁。當年獲得的其他進展,還包括為製藥爭取到資料專屬權制度,航運代理商能夠經由電子申報辦理貨品通關,及放寬對陸客參訪台灣跨國企業的限制。

與歐洲關係

在第2個10年裡,歐洲商會仍繼續每年底派遣敲門任務代表團赴布魯塞爾。代表團能夠會見歐盟非常高層的官員,尤其是在台灣即將加入WTO的前幾年。2000年11月28-29日商會第6次門戶開放代表團訪歐期間,曾會晤歐盟執委會主管對外關係執委彭定康,及主管貿易執委帕斯卡爾.拉米。

第7次敲門任務代表團於2001年11月成行,由商會副主席、台灣飛利浦公司總裁澤文博領隊,曾拜會執委拉米。

在第84期「歐洲觀點」雜誌曾刊載專訪拉米執委的文章。拉米接受訪問時強調,對歐洲廠商而言,台灣禁止中國大陸產品進口,是一項重要的問題。至於第10次年度敲門任務代表團訪歐,時任商會執行長的紀維德也寫道,在歐盟執委會協助下,商會在資料專屬權方面取得進展。

歐洲經貿辦事處

歐盟駐台灣代表處─歐洲經貿辦事處(EFTO)於2003年開設。在辦事處開設之前幾個月,「歐洲觀點」第85期(2003年3-4月)曾刊登對處長麥百賢所做的介紹性訪問。為歐洲經貿辦事處正式開幕,歐盟貿易總署副總署長德福安並於7月22日前來台灣,當天他也在歐洲商會午餐會上發表演說,演說全文刊登在「歐洲觀點」第87期(2003年7-8月)上。在演說中,德福安表示EETO的核心業務,將是促進貿易與投資關係。

EETO處長麥百賢於2003年「歐洲日」晚宴上應邀發表演說。自此之後,EETO在每年的晚宴上,都與台灣總統及歐洲商會同台演說。

歐洲商務組織網路

歐洲商會於2005年4月28-29日參加在曼谷舉行的第1屆亞洲區歐洲商會會議。這是全世界歐洲商組織網路(EBO)的先驅。歐盟主管貿易事務執委彼得.曼德爾森爵士也出席這次盛會。

該年稍後時(從2005年5月30-31日起),歐洲商會派遣代表團於5月30-31日出席一項亞洲區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論壇。

社交活動
品酒與饗宴

歐洲商會於2004年開始舉辦一系列的品酒晚宴。後續的活動已成為備受台北美食家及品酒專家們歡迎的定期性活動。

Gala舞會

商會的年度gala舞會名聞遐邇,已成為台北社交活動的重點日程之一。每年主題都不同。2000年的主題是五行名謠與綠衣精靈(Limericks and Leprecauns),特色是跳舞、歌唱、美食和好酒。

聖誕午餐

歐洲商會2000年聖誕午餐會的重點,是連續第二年邀請台北歐洲學校的兒童獻唱聖詩。自此之後,台北歐洲學校唱詩班獻唱成為聖誕午餐會的固定表演項目。

歐洲商會與慈善活動
慈善高爾夫球賽

第1屆歐洲商會─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ECCT-ICRT)舉辦的國際慈善高爾夫球賽在老爺關西高爾夫球場舉行,不巧碰上傾盆大雨。之後每年都在不同的高爾夫球場舉行,通常天氣都不錯。

地震救災

台灣發生921地震後,歐洲商會立即籌組救災基金,募得450萬美元捐款埔里基督教醫院;並舉辦慈善晚餐會,拍賣各會員及其他人士捐贈的物品,募得170萬美元;其中包括當時台北市長馬英九所捐贈的一件夾克。

政府關係

2000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前,歐洲商會曾接待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她發表的演說中,說明她的副總統選舉政見,包括商務、人權及大陸問題。

2005年8月22日,當時的商會主席幸殷訶率領代表團赴行政院,會見行政院長謝長廷,及經濟部長何美玥、大陸委員會主委吳釗燮、衛生署長侯勝茂等政府部會首長,和其他財政部及經建會的政府高級官員。商會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副主席薛勒及委員會的資深召集人。

該年12月8日,謝長廷成為歐洲商會12月例行午餐會的貴賓,而這次餐會是與美國商會共同舉辦。歐洲商會與美國商會約有180名會員出席這次盛會,並有十幾家台灣主要報紙及有線電視台記者在現場採訪。

10月5日,商會組織參訪團前往桃園縣拜會縣長朱立倫。商會代表團是由主席薛勒、執行長紀維德率領,並有物流委員會及觀光旅遊委員會的代表參加。

政治辯論

2006年元月舉行的每月例行午餐會上,商會邀請兩位立法委員(分別來自執政黨及反對黨)。執政的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與反對黨國民黨立委雷倩針對「在選舉權力鬥爭與經濟僵局之間?」這項具有刺激性的議題發表意見。

2007年11月29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在歐洲商會、美國商會、英僑商會及澳洲紐西蘭商會等外商商會共同舉辦的特別午餐會上,宣布他的經濟政策藍圖。

2008年5月26日,歐洲商會5月例行午餐會邀請新任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出席。他就任首日就在餐會上發表演說,談到未來數月內他將與中國大陸會談的議程。這也成為未來數年兩岸商務關係正常化迅速開展的起點。
同年6月25日,商會主席畢彌堅率領代表團拜訪新獲任命的陸委會主委賴幸媛。

開始推動歐台貿易擴張措施(TEM)協定的研究工作
2008年10月6日,商會例行的午餐會與商會所屬的歐盟-台灣投資與貿易關係論壇共同舉辦,會中宣讀由哥本哈根經濟研究院在前不久完成的研究,探討歐盟-台灣貿易擴張措施(TEM)協定對台灣及歐盟可能造成的衝擊。哥本哈根經濟研究院合夥人兼研究計畫主持人戴勒(Martin H Thelle)針對研究中的主要發現提出總結表示,「台灣:歐洲商務擴張的機會」。這項研究於2012年再進行更新。

第4部分 – 2009-2013

成熟,並邁向新紀元

引言

從2009 -2013年,標幟著歐洲商會正趨成年,並邁向一個全國性社團的新紀元。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商會展現出堅實的績效,證明商會體質的強韌;同時,商會轉型成一個全國性的社團,也證明商會要在全台灣擴大基礎與影響力的決心。這段期間的另一項標記,則是商會與政府及台灣各大商業組織發展出更堅強的關係。為了使一般大眾更加了解商會及其活動,歐洲商會也強化與媒體的互動,並於2011年在商會網站上增設了中文版。

安渡金融危機

雖然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重創台灣經濟,且全球經濟情勢異常困難,但歐洲商會證明了本身堅韌的一面。儘管經濟陷入危機,事實證明2009年商會仍是非常成功的一年,會員數目穩定增加,在議題倡導上獲得重大成就,且積極舉辦多項活動。2009年商會舉行一系列與全球經濟危機有關的活動,包括針對經濟情勢舉行企業高峰會,及例行或特別午餐會,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法商興業銀行、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政府官員都積極參與。2009年商會共舉辦超過150次的活動,吸引逾5千位來賓出席。

2009年3月27日舉例每月午餐會的主題是「歐盟-台灣商務高峰會:將危機轉化成企業的戰略性優勢」,由麥肯錫台灣分公司董事兼總經理賀睦廷主講,參與討論的傑出人士有台積電創辦人兼董事長張忠謀、匯豐銀行台灣區總經理韋力行(稍後並出任歐洲商會主席)、日本大和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後來出任台灣經建會主委及財政部長)。這次高峰會是歐洲商會與中華民國國際經濟合作協會(CIECA)共同主辦,由商會主席畢彌堅與CIECA理事長王鍾渝一起宣布會議正式開始。在主講人賀睦廷結束報告後,參與各小組的人士也展開熱烈討論。

2009年2月25日舉行的每月午餐會,主題是「2009年震波之後:能夠預期經濟於何時復甦,並產生何種改變?」出席小組討論會的傑出人士有法商東方匯理銀行全球外匯策略經理米圖、匯理銀行亞洲資深經濟策略師巴博,及台灣政治與經濟評論家沈富雄。

2008-2009年度建議書的主題,也反映出當時的氛圍。主題是「掌舵駛出風暴:動盪時代歐盟-台灣的夥伴關係」,反映出商會的觀點,在於強化台灣與歐洲企業的夥伴關係,將大大有助於平安渡過這場衝擊整個世界、包括及歐盟在內的全球經濟危機。

基於商會會員數穩定成長,及各項活動的收入增 加,因此儘管經濟情勢惡劣,台灣2008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成長0.7%,2009年成長1.8%,但在整個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商會的財務狀況依然健全。

倡導議題方面的突破

正由於經濟出現危機,促使我們在倡導議題方面更加努力。靠著這些努力,歐洲商會2008-2009年建議書中共提出164項商務議題,其中有42項皆獲致解決,並取得重大進展。

舉例而言,在商會拜訪財政部關稅總局副總局長李茂之後,諸多複雜的通關問題便獲得進展。在獲得此一突破後,之後幾年也進展迅速,解決了關務委員會所提出的大部分問題。從2011年之後,該委員一直未再提出建議書。海運委員會與產品證書委員會的情況亦然。產品證書委員會提出的最後一份建議書是在2010年,而海運委員會的最後一分建議書是在2007年。

海峽兩岸關係解凍

2008年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標幟著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開始解凍。直到現在,歐洲商會的會員仍與主管兩岸關係的政府官員舉行定期性的活動,尤其是陸委會主委與海基會董事長。

2009年元月20日,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商會於2009年首次舉辦的每月午餐會上發表演說。商會主席畢彌堅向出席會員們介紹賴幸媛博士,並對其自2008年5月接?後陸委會在海峽兩岸商務關係正常化方面的成就致賀,且強調許多歐洲商會會員提出的建議都得到追蹤關注,在兩岸談判中得以落實。

11月30日經濟部次長梁國新針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其對國內、外企業開放投資方面的意義,向商會會員們提出說明。 2010年9月的每月午餐會上,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以貴賓身份出席,以兩岸關係為題發表演說。

政府改造

2009年政府展開重組與改造的過程。為了向會員說明這項雄心勃勃的政府改造計畫,商會主席邀請當時的研考會主委江宜樺(後來並出任內政部長及行政院長)出席2009年3月12日舉行的特別午餐會。

重要來賓

2009年5月27日舉行的5月份午餐會,重點是以台灣觀光作為主題的論壇。當時正值台灣剛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台灣觀光業情勢一片大好。主講者及參與分組討論的人士包括台北亞都麗緻大飯店集團總裁嚴長壽,交通部長毛治國,喜達屋亞太地區酒店與度假村台灣區總裁兼歐洲商會觀光委員會召集人道普,台灣雅高總經理佩爾德,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張允,及國泰航空公司台灣暨韓國區總經理賀安等。小組討論成員們一致贊同台灣極具發展為觀光天堂的潛力,且政府已展現出諴摯的決心以達成這項目標。小組成員們雖對馬政府未來四年間分配鉅額預算於觀光基礎建設及推廣表示喝采,但仍強調需審慎規劃,以確保觀光業能擁有平衡且永續的經營模式。

2010年6月2日,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署長派崔克歐尼( Mauro Petriccione)以「促進歐盟-台灣貿易關係:執委會在促進歐盟-台灣貿易上所扮演的角色」為題,對商會會員發表演說。派崔克歐尼在演說中談到當前歐盟-台灣貿易關係現況,以及台灣在歐盟全球貿易與經濟戰略中的地位。
2010年6月22日,中華電信董事長兼執行長呂學錦在每月午餐會上發表演說,主題是「電訊業轉型與雲端運算」。

台灣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是2011年6月午餐會的貴賓,演說的主題是「台灣未來成功的公式:如何對大中華地區的趨勢與新商機進行投資」。徐旭東談到遠東集團的展望;該集團擁有190家公司,經營10種產業,包括電訊、紡織、水泥、零售、金融、石化、飯店及運輸。

副總統蕭萬長是2011年11月會員午餐會的貴賓,以凸顯歐洲在台直接投資突破300億美元;此一金額是在2011年10月達成。基於認同台灣政府在台-歐商務關係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商會主席江孟哲率同理事會理事在餐會上向台灣政府致送紀念盤,由蕭副總統代表接受。

2012年8月每月午餐會的主講貴賓是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CNFI)副理事長、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辜成允。這次活動有多位台灣企業的高級主管出席,他們都是工業總會的會員;工業總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擁有155個工業協會會員,分別代表不同的工業,包括鋼鐵、紡織、資訊科技、化工及汔車等。整體而言,這些協會會員共代表台灣逾9萬家的公司。工總成立於1948年,是台灣政府政策倡議方面最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之一。辜成允在演說中,對經濟困難時期的企業經營提供了一些建議。

此外,大同公司總經理林文艷也曾是特別午餐會上的主講來賓,講題是「邁向更具智慧的網路與更有智慧的家庭:歐洲與台灣智慧型網路的崛起與發展」。餐會的另一特色,是由歐洲商會主席尹容就他擔任意法半導體大中華區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職務的專業心得提出報告。

實地參訪

商會在2009-2013年期間曾為會員舉辦過許多次赴台北以外地區的實地參訪活動。

2009年4月間,商會在4月份例行餐會邀請台中市長胡志強出席,之後商會還赴位於台中的捷安特自行車公司全球總部參訪。

2011年3月,商會主席江孟哲、副主席魏斯(Peter Weiss)與執行長何飛逸率領代表團,同行包括理事會理事、委員會召集人及約40名會員,赴高雄舉行3月份會員例行午餐會,並做1日遊。行程包括與高雄市長陳菊面對面會談,與副市長李永得共進午餐,參訪中國鋼鐵公司高雄廠,並參觀國家體育場,此處是2009年世界運動會的舉辦場地。

與亞洲區各歐洲商會之聯繫

商會除了為會員安排實地參訪外,也開始每年前往亞洲區各歐洲商會的姊妹會訪問。這些訪問活動已成為商會與歐洲商務組織(EBO)全球網路所屬的各個商會之間,加強彼此關係的重要工作之一。EBO全球網路於2011年4月22日正式成立,由13個歐洲加盟商會及商業組織共同創立。台灣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獲選為首任副主席,並繼續擔任此一職務迄今。之後EBO會員數增加到25個加盟商會。EBO各加盟商會的執行長們每年集會兩次,一次是在布魯塞爾,另一次則以輪流的方式,在各加盟商會的所在國家舉行。因此台灣歐洲商會每年至少要安排一次前往亞 洲區其他國家的歐洲商會訪問。

2010年9月,商會執行長何飛逸率領由11位商會理事與會員組成的代表團,赴上海訪問中國歐盟商會(EUCCC)與上海分會,並參觀上海世博會。

2010年11月29日,台灣歐洲商會以特別午餐會接待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榮彼得,及中國歐盟商會上海辦公室總經理瓊安娜,並發表中國歐盟商會2010/2011年的建議書。在中國歐盟商會來台灣訪問的兩個月之前,台灣歐洲商會曾赴上海訪問,當時台灣歐洲商會與中國歐盟商會已決定彼此加強在資訊分享方面的合作,並相互協助在台北與上海安排各項活動的主講人。

2011年10月,歐洲商會副主席胡日新與執行長何飛逸組團赴北京訪問中國歐盟商會。
台灣歐洲商會又於2012年訪問南韓,2013年再赴越南訪問。

GNSS.asia

在EBO全球網路的體制下,台灣歐洲商會得到歐盟執委會的資助,成為歐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亞洲專案(GNSS.asia)國際性團體的一部分,成員共包括5個歐洲商會(分別是中國、南韓、日本、印度與台灣)。這是台灣歐洲商會首次向歐盟提出申請並得標,與EBO全球網路下其他的加盟歐洲商會互相合作,建構一項大規模的歐盟專案計畫。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亞洲專案是在歐盟的歐盟科研架構(FP7)計畫之下,與提昇伽利略衛星計畫相關科技的發展有關。GNSS.asia集團的目標,在於使歐盟與亞洲各組織之間,培養出具有潛力的研究與工業夥伴,包括台灣各組織在內,並特別聚焦於使歐盟與台灣在GNSS下游產業方面,發展出一種產業夥伴關係。GNSS.asia專案計畫從2012年開始運作,為期30個月。

大事記要

2009-2013年間,商會除了舉辦年度「歐洲日晚宴」並經常舉行各種論壇外,還舉辦多項大規模的活動。其中包括三次歐台電訊論壇(分別在2009, 2010及2012年舉行),以及展開歐洲商會的「低碳行動(LCI)」。

首次歐盟-台灣電訊論壇於2009年11月20日召開。這項活動由商會電訊委員會及媒體與內容(TMC)委員會合辦,邀請來自歐盟與台灣的專家及高級官員共聚一堂,分享法規及實務上的資訊,並討論電訊領域的發展趨勢。到場聆聽的來賓包括歐洲及台灣電訊業界的高級主管,以及手機製造業者、提供科技的廠商、政府高級官員,與歐盟在台各機構及各國駐台貿易辦事處的代表。

2010年12月7日舉行第二次歐盟-台灣電訊論壇。第三次論壇是在2012年3月13日舉行,結合各項與電訊及科技業相關的主題,活動時間也由半天延長到一整天。歐洲商會的120名會員及他們邀請的來賓出席論壇。

2010年4月份例行午餐會的主題,是由領導企業與貿易推廣組織進行小組討論,主題是「鞏固歐盟-台灣商務合作:促進雙方互利,並拓展新機會」。特別來賓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秘書長兼執行長趙永全,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黃俊國。2013年商會不再舉行每月例行午餐會,轉而舉行一些更有價值的活動。這項改變給予商會更大的彈性,能夠在每個月內舉行一次以上的重大活動。

低碳倡議行動

歐洲商會於2011年成立低碳倡議行動(LCI),目的是展示歐洲在多種產業領域所獲得的減碳方式及實際經驗,以提昇永續發展意識,並推廣及採用減碳作法,協助台灣降低碳排放量。

LCI首次展示會與會議在2012年6月12日舉行。這次活動中,向台灣展示歐洲的減碳作法,以降低台灣的碳排放量,並協助台灣努力轉型成低碳經濟與社會。這項活動的特色是與多位貴賓共同主持開幕典禮,到場貴賓有中華民國副總統吳敦義;並舉行展示會、討論會,且在午餐會上由台灣環保署長沈世宏發表演說。為凸顯籌辦LCI活動的各會員在減碳方面優異的實務經驗,展示會各攤位上 還展出為降低碳排量所設計的全方位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及服務。討論會的特點是由多種產業進行分組研討,為歐洲與台灣的產業專家提供了一個平台,以分享各種相關資訊及實務上的優異作法,並討論都會永續發展、交通及產業等各領域的減碳趨勢與商機。之後舉行的午餐會及環保署長的演說,將整個活動帶上最高潮。

LCI後續並發表一份出版品,並在台北、高雄及台南安排並參與多項活動,以增強台灣對各種減碳解決方案的了解。

特別報告與出版品

2008到2013年間,歐洲商會出版了許多報告,其中包括兩份推動歐盟與台灣貿易擴張措施(TEM)協定的報告,以及多份與各研究機構及會員企業共同撰寫的報告。

2009年6月29日,商會發表一份特別報告,名為「台灣建築環境的能源節約措施:提昇台灣現有建築物與新建築物能源效率之科技與策略」。這份報告是由歐洲商會能源暨環境委員會所屬能源節約指導委員會所撰寫。報告中提出台灣科技大學所做的模擬結果,以及歐洲提昇能源效率的實際作法與優勢科技。

在2012年9月的每月午餐會上,商會發表了追蹤研究,探討歐盟與台灣可能簽署貿易協議的衝擊。這份報告是歐洲商會委請哥本哈根經濟研究院所做,係針對2008年商會提出歐盟與台灣可能簽署貿易協議之衝擊原始報告,所做的追蹤研究。這份報告的重要發現,已在商會每月會員午餐會向會員提出說明,之後並由哥本哈根經濟研究院合夥人戴里直接主持記者會向各媒體發布。

2012年11月20日,歐洲商會的低碳行動(LCI)發表「低碳2013─營造低碳未來的解決方案」報告。這份報告是由商會的20家LCI會員企業發起並支持之下完成。除了對台灣的溫室氣體(GHG)排放量進行全面分析外,還提供一系列歐洲企業能夠提供的現成解決方案,以協助台灣降低排碳量。2013年元月22日,台灣米高蒲志國際公司首度發表台灣2013年薪資與就業預測報告;這份報告是由米高蒲志公司撰寫,與歐洲商會共同發表。

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2013年標幟著商會從一個以台北市為範圍的組織,轉型為一個全國性的社團,即歐洲在台商務協會。正式的揭幕儀式是在2月26日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行,舉辦25周年慶午餐會,並宣布商會從今開始成為一個全國性社團。
歐洲商會現在是全台灣唯一的全國性外商商會。商會的新地位,著重於將商會的觸角與各項活動伸展到全台灣。這也讓歐洲商會能夠代表全體會員與全台灣在地的各市政府進行對話,並在全台舉辦各項活動。
這次盛會有大約300位歐洲商會的會員及貴賓出席。包括總統馬英九、內政部長李鴻源、前任副總統蕭萬長、多位內閣高級官員、台北市長郝龍斌,以及商會的8位前任主席,包括1988年的創會主席John Brinsden,還有3位商會的前任執行長。
自從商會轉型為全國性社團後,仍與台北市政府維持密切的關係,但也開始將活動空間擴大到台北以外的其他台灣各大城市。
2013年3月8日,歐洲商會與台北市長郝龍斌舉行年度圓桌午餐會。
2013年4月,歐洲商會組成的50名會員代表團訪問台中,與市長胡自強共進午餐,並參訪台積電總部的太陽能部門,及上銀科技公司。在此次參訪活動之後,商會成立中台灣委員會,為大台中地區的會員提供服務。
2013年6月,商會副主席張建西與執行長何飛逸率領25位會員組成代表團,其中包括多位理事及委員會召集人,赴台南會晤市長賴清德,及台南市政府多位高級官員。代表團前往國立成功大學訪問,針對商會進行的低碳行動(LCI),向成大高級主管及同仁提出簡報;結束後再與台南市政府官員進行圓桌午餐工作會議。
2013年9月9-11日於高雄舉行的亞太城市高峰會(APCS)上,商會又與賴清德市長會面。這次盛會共吸引1,300位人士參加,包括來自100個城市的代表(其中有85位市長)。歐洲商會的低碳行動成員也參與這次高峰會,在同時舉行的3場「低碳城市行動」小組討論會中主持其中一場。商會5位LCI成員(分別是羅伯特.博世公司、福特汔車、西門子、意法半導體與萊因TUV集團)以個案研究的形式提出報告,分別說明他們所屬各產業的減碳解決方案。
在高峰會的閉幕典禮上,歐洲商會與台南市長賴清德會面,討論台南市政府將共同主辦「低碳城市 會議」,而雙方能夠合作之事宜,以及在2013及2014年間台南市政府能與歐洲商會的低碳行動展開那些其他的共同行動。
這象徵著商會與台南及台灣其他城市間彼此承諾將推展長期且成功的夥伴關係,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第 5 部 ─ 2014-2018 ─ 擴及全國

─ 邁入新時代

引言

2014-2018年領導團隊

主席

徐尹容 Giuseppe Izzo 2013-2014

白邦德 Bernd Barkey 2015-2016

何可申 Håkan Cervell 2017-2018

執行長
何飛逸 Freddie Höglund (2009年起)

2014至2018年的期間,商會與台灣各級政府機構及歐盟執委會之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為期與全台各縣市政府,加強雙邊合作關係,每年本會分別安排參訪各縣市與外島的行程。這段期間的聯合活動亦有大幅增加,歐洲商會與中央政府各部會和機構以及縣市政府攜手,共同舉辦了各種大型會議、論壇及研討會。相關活動係由歐洲商會委員會、低碳倡議行動領軍,或是以歐洲方案的架構為依據,由歐盟出資贊助,並由歐洲商會實際執行,主要項目包括了歐盟在台商業與法規合作方案 (EBRC) 及歐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亞洲方案 (GNSS.asia)。

擴大舉辦全國性活動

自2013年歐洲商會成為第一個外商在台的全國性商業協會後,即積極與全台各地縣市政府及外離島展開密切交流。2014年訪問新竹與高雄,2015年則參訪新竹縣、台南和高雄,這些參訪均包含了拜會縣市首長親自接待的正式行程。

2016年,安排了台中市長林佳龍和桃園市長鄭文燦的拜會行程。此外,亦於同年首次出訪外島澎湖,拜會縣長陳光復,亦參觀該島投資環境。

2017年,訪問基隆並拜會市長林右昌。此外,也訪問外島金門,拜會副縣長吳成典並參觀該島,參觀行程包括了著名的金門高粱酒廠、翟山坑道和鋼刀工廠等。

2018年,拜會新北市府,與副市長葉惠青進行午餐會報。

致力擴展全國性活動的同時,始終仍與台北市政府保持定期聯繫。自1998年首度舉辦與台北市長和市府高層官員的圓桌午餐會議後,2014-2018年期間,每年均籌辦這項活動雙邊交流。在市長柯文哲自2014年11月就任以來,該午餐會議出席踴躍且充滿活力。柯市長從未進行長篇演講,但對歷次的提問,卻樂於直接回應商會成員的問題。

為擴大商會的全國性活動,商會設置了兩個地區委員會。2013 年中台灣委員會成立於台中,南台灣委員會則在 2015 年於高雄成立。成立地區域委員會之目標,在於妥善服務歐洲商會遍佈全台的會員,並維護當地 (大台中和大高雄地區,以及台南都會區及周遭地區) 之歐洲商業利益,包括總部設在中台灣或南台灣,或在該等地區營運或設有分支機構的公司。此委員會扮演跨產業平台的角色,代表於中台灣或南台灣經商或有意於該等地區經商之歐洲商會會員的權益,並安排各項相關活動。

委員會變革

除增設地區委員會外,2014年亦增設了新的關務及物流委員會,將原先的關務委員會及海運委員會成員合併,整合了物流倉儲、運輸貨運公司的業務。2017年,該委員會更名為「供應鏈」委員會,據以擴大委員會的活動及業務範圍,同時涵蓋其他相關職能,例如採購、品質管理、委外、逆向物流、服務後勤與契約製造等,期能秉持更高效率有效處理,以解決相關問題。

2016年成立教育委員會,宗旨在於促進台灣教育方面的法律、監管和環境更加開放、透明、競爭優勢,確保雙語產業得以良好發展。

2017年,成立風電委員會,反映出台灣風電市場的龐大潛力,以及歐洲公司對此相關產業的高度關注。

低碳倡議行動以及委員會領導的各項活動

2014 至 2018 年期間,在歐洲商會低碳倡議行動或各個產業委員會的推動下,我們先後舉辦了多場活動,據以促成政府與業界特定專家及利害相關人士的互動交流,針對相關專業主題建立默契與共識。歐洲商會的低碳倡議行動、零售與經銷、汽車、電信、風電以及醫療保健相關委員會等,對於相關活動的參與尤其積極。

2014 年,歐洲商會的低碳倡議行動,也積極參與了新竹與高雄的相關活動,此外,也開始配合若干重大貿易展覽規劃參展活動,例如台北國際電腦展和國際半導體展等。

2016 年,低碳倡議行動與中油公司 (CPC) 和資誠 (PwC) 共同規劃並主辦了「新能源領袖論壇」。同樣是在 2016 年裡,低碳倡議行動更與戴炎輝文教基金、華南銀行等,攜手舉辦了台灣歐盟「綠色金融創新策略與應用論壇」(Green Financing Forum)。研討會期間計有 180 人出席,演講主題包括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對於再生能源建設 (尤其是離岸風電工程) 的融資情況。

2017 年的「永續城市論壇」(2 月 23 日) 是 2017 年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活動的重點之一,堪稱亞洲最大的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產業盛會。活動參與人士包括了 29 個國家及 55 個城市的資深執行主管、政府官員,以及各界專家和企業家等,共聚一堂討論並展示各種促進城市永續發展的新策略和解決方案。

歐洲商會還支援發起了 2017 年 9 月 11 日的「智慧成長走向循環經濟論壇」(Smart Growth Towards a Circular Economy Forum),該活動是台北市世界資訊科技大會 (WCIT) 系列活動的一部分。世界資訊科技大會始於 1978 年,是由世界資訊科技暨服務業聯盟 (WITSA) 所發起的旗艦型跨國會議,通常被稱為資訊通信科技業界的「奧林匹克盛會」。本次會中的演講嘉賓之一,是瑞士精神病學家兼氣球航空載具專家 Bertrand Piccard。他在會中介紹了長程大陽能實驗飛機「陽光動力號」(Solar Impulse),說明他與瑞士工程師兼企業家 André Borschberg 如何僅憑太陽能動力,首開先例成功完成環球飛行壯舉。

另外 2016 年的「台歐盟先進車輛安全技術研討會」係由汽車產業委員會偕同交通部 (MoTC)、車輛安全審驗中心 (VSCC)、歐洲經貿辦事處 (EETO) 和台北德國經濟辦事處 (GTO) 共同主辦。研討會的參與情況踴躍,贏得眾多廣泛的正面迴響,尤其是歐洲各國演講嘉賓的精彩談話,慷慨分享最先進的車輛技術和最佳監管實務,致力提升台灣的車輛與交通安全。

2016 年的車輛油耗測試技術國際研討會,係由歐洲商會、經濟部能源局及工業技術研究院 (ITRI) 所共同辦理,活動吸引了大批與會者參與,針對歐洲和台灣有關車輛油耗測試方面的最新技術發展,進行演說與座談。

過去多年來,歐洲商會醫療保健相關委員會,更與政府單位合作舉辦諸多活動,並邀請政府官員參與。2015 年,製藥與醫療保健強化委員會,更與遠見雜誌集團合作,針對台灣健保永續發展的議題,舉辦了一項資訊論壇活動。

襄助歐盟在台推動法規監管

2014 至 2018 年期間,歐洲商會除與歐洲在台各國商務辦事處和機構保持密切聯繫與合作,以及持續辦理一年一度訪問布魯塞爾的「開門任務」外,強化了與歐盟的合作關係。尤其,2014 年是為期四年的歐盟在台商業與法規合作 (EBRC) 方案正式展開的第一年,方案由歐盟資助與管理,並由歐洲商會負責實施。方案宗旨在於提升台灣的貿易和投資監管環境,以及促進歐盟與台灣之間更密切的商業合作。方案的工作重點是倡導歐盟和國際監管原則和制度,為歐洲與台灣之間的長期交流與合作妥善鋪路。

EBRC 主辦的第一項正式交流則為 2014 年台歐食品安全研討會,為期兩天,成效十分良好,參與情況踴躍。參與佳賓包括四位來自歐盟 (委員會和歐盟成員國專家) 的演講人、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 (TFDA) 官員,以及歐洲和台灣的業界和學術界代表。

EBRC 於同年度內亦舉辦了另外兩場與服務業以及微電子和奈米電子的相關研討會。

2015 年,歐洲商會積極參與幾項活動,是為 6 月 3 日至 5 日歐盟對台「促進成長訪問團」活動的一部分。這趟訪問是由歐盟執委會內部市場、產業、創業暨中小企業總署 (成長總署) 署長 Daniel Calleja 帶隊,訪問團成員包括了歐盟執委會官員以及 58 家歐洲企業代表。

這是歐盟執委會成長總署首次對台進行此類訪問,也是除年度歐盟-台灣諮詢以外,首次舉辦此類雙邊「產業對話」活動。

歐洲商會與歐盟官員共同會晤副院長、經濟部和國家發展委員會 (NDC),此外也安排於 6 月 5 日舉行菁英午餐會,邀請 Calleja 總署長擔任客座演講人。

2015 年,EBRC 分別針對政府採購、食品安全、電動車、智慧財產權保護、半導體產業合作以及線上消費者保護等議題舉辦了六場研討會,均邀請重要政府來賓以及歐洲和台灣專家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和最佳實務。

2016 年則就食品貿易、商業秘密和循環經濟等議題舉辦了研討會。除此之外,歐洲商會也支援並參與了歐盟創新週 (EIW),一系列以資訊和通訊科技 (ICT) 為主要焦點的豐富活動。這些活動是由歐盟執委會併同歐洲矽谷聯盟國際合作計畫 (Silicon Europe Worldwide) 及歐洲產業聚落合作平台 (European Cluster Collaboration Platform) 以及台灣相關政府主管機關和研究機構的主要資訊和通訊科技合作夥伴聯袂舉辦,活動內容包括智慧產業、智慧行動、智慧醫療、5G 和奈米電子等主題研討會。

2017 年的 EBRC 研討會則以綠色採購、食品安全、有機食品貿易以及工業設計專利及商標等,分別列為研討主題。

2018 年則舉辦風能認證、智慧財產權和 SPS 等主題研討會,以及在 2018 年歐盟創新週期間安排了數次研討會,其中包括了別開生面的台歐盟醫療器材法規研討會。由於 EBRC 活動係以改善台灣的法規監管環境為宗旨,各項活動皆深受商會會員的好評與讚譽。由於第一階段 EBRC 方案落實圓滿成功,今後擬於 2019 年起展開第二階段。

而後於 2016 年,歐洲商會醫療保健強化委員會進一步舉辦分組討論會,研討內容涵蓋了涉及台灣健保制度永續發展的各種深入主題,所有醫療保健相關委員會均全程參與,並與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博士進行午餐會。

兩年一次的歐盟─台灣電信論壇,在歐洲商會電信、媒體與內容委員會的主持下,分別於 2014 年和 2017 年舉辦 (後者為 2009 以來第五次論壇),兩屆活動的參與狀況均十分踴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詹婷怡也參與了 2017 年的論壇,同時與會的還有電信業專家、資深主管官員,以及電信相關產業及供應鏈的企業執行主管,包括所有電信系統業者和設備供應商的主管。

2017 年,商會的科技委員會以及電信、媒體與內容委員會,主辦了一場與「台灣數位部長」唐鳳先生的午餐會。這是首次於臉書網頁直播的歐洲商會活動,現場計有 60 多位佳賓共襄盛舉,另有許多人上線參與或收看。

同樣在 2017 年,歐洲商會麾下的零售通路產業委員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 (NDC),共同主辦了全國行政透明論壇,邀請歐盟和亞洲知名演講者蒞會,討論與控管措施之起草、實施與維持等有關的最新發展以及最佳國際實務,包括法令、規例和指導準則。

2017 年是台灣風電產業蓬勃發展重要的一年,歐洲商會的風電產業委員會及低碳倡議行動 (LCI) 亦於這一年的不同時機舉辦了各項活動,藉以推動風力發電產業的發展。歐洲台灣風力能源研討會係與工業研究技術學院 (ITRI)、台灣金融研訓院 (TABF) 及台灣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 (SEMI) 共同舉辦,會議籌劃嚴謹,與會人數將近 400 人,包括金融業、風電產業專家、投資人以及非政府組織等各界人士。大會的整體目標在於分享歐盟的政策與投資結構,並聚集風力能源開發業者共同討論哪些最佳實務足以促進台灣風電產業的未來發展。

風力發電產業的發展動力,在 2018 年間持續發酵,除 3 月 15 日於台南舉辦風電產業高峰會外,風電產業委員會和低碳倡議行動以及其他歐洲和台灣政府單位也舉辦了其他相關活動。其中包括在歐盟和台灣政府部會與機構合作安排下,於 2018 年 3 月 14 日舉辦臺歐離岸風電驗證研討會,此外亦於 6 月 4 日舉辦風力發電產業聚落研討會。

年度建議書

建議書為商會最重要的年度出版品,綜合其下各委員會所提出的最重要倡導議題,在台灣與歐洲一直廣受重視。

2015 年建議書 的主題是「擘劃台灣未來:立基核心優勢」。 本年度建議書中包含了 23 個委員會所提出的 116 項議題 ,其中64 項為前一年度未解決的議題,另 52 項則為新議題,相關議題均有助於改善台灣的法規監管環境並塑造繁榮的未來。

2016年建議書主題為「決斷瞬間,果敢行動:迎向不確定的年代」。本年度建議書包括歐洲商會 29 個產業與支援委員會中的 23 個所提出的 130 項議題,其中 76 項為前一年度未解決的議題,另 54 項則為新議題。

2017年建議書主題為「加速翻轉台灣經濟」。本年度建議書包括歐洲商會 29 個產業與支援委員會中的 24 個所提出的 143 項議題,其中 85 項為前一年度未解決的議題,另 57 項則為新議題。

2018年建議書主題為「掃除台灣經濟向前邁進的障礙」。本年度建議書包括歐洲商會 30 個產業與支援委員會中的 25 個所提出的 132 項議題,其中 84 項為前一年度未解決的議題,另 48 項則為新議題。

倡議進度

2014 至 2018 年間,本會各委員會提出的各項議題,皆持續取得進展。評量相關進展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追蹤建議書內各項議題的處理進度。2014 至 2018 年期間,每年有 18%到 24%的議題順利解決,可謂獲至顯著的進展。

2014之重大突破,在於電信議題。本會電信、媒體與內容委員會提出的四項議題,歷經多年原地停滯之後,終告解決。這些議題包括成功完成 4G 行動通訊寬頻標售,以及廢除法規障礙以允諱業者推出 4G 服務。除此之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允許電信業者自行針對各項行動電話服務專案,研擬數據使用及訂價計畫。另外,NCC 宣布將釋出更多行動通訊寬頻頻段,而行政院採納了部分委員會所提建議,將 4G 標售所得資金配供產業發展之用,例如擴大鄉村地區的網路建置、提升室內公共場所網路涵蓋率,以及促進下一代 (5G) 行動通訊的研發投資。

2014 年另一項重大進展,乃中國大陸產品進口限制的議題。禁止或限制中國大陸生產項目的進口,長期以來一直是本會會員關注及爭取解決的問題。然而,直至 2014 及 2015 年時,終於取得重大進展。2014 時,精品委員會所提,進口禁令優先解禁名單上的全部 50 個項目,終獲解禁。此後,於 2015年電機工程設備委員會、醫療保健強化委員會、以及零售產業委員會進口解禁名單上的若干項目進口產品,皆獲解禁。目前,進口禁令已不再是電機工程備委員會與醫療保健強化委員會的優先關注議題,僅存零售委員會以及醫療設備委員會,仍將進口禁止名單列入其 2018 年建議書內容。

2015 年立法院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設定 2050 年時之排放量應較基準年 2005 年減量 50%。這項法案是在本會經過八年努力倡導下通過。政府於法案通過後業已採取措施,規劃於 2025 年時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至 20%,並著手取消限制,加速實現再生能源目標的進程。

2016年,台灣行政院頒布命令,將法規草案預告期由 14 日延長為 60 日。對本會會員而言,法案實施前夕之預告期太短,一直深感困擾。這項改變堪稱重大突破,對於零售委員會及金融服務委員會而言尤顯重要。

2017年初勞動法開始進行重大修正後,該年發生諸多與勞動法有關的活動。首先展開的是,分別對國家發展委員會和勞動部初步進行溝通,討論因 2017 年 1 月 1 日《勞動基準法》生效實施所引發的各種問題。之後,於 4 月份時,72 位成員參與一項由人力資源委員會安排的專題討論會,會中勞動部次長郭國文向成員簡報 3 月 17 日頒佈之《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主要規定,說明各公司如欲符合最新修正之《勞動基準法》(LSL) 所必須遵守的程序。為了因應本會及許多其他商業組織和勞工團體針對勞動基準法修正案的批評與指正,行政院會議乃於 2017 年 11 月通過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並於 2018 年 1 月通過生效,其中許多修正均係採納本會於建議書中及多年來所提出的建言而成。

傑出精英人士演講

多年來,本會主辦了多場菁英演講活動,邀請國內外專業人士參與。

2014 年的傑出講者包括如下:

Derek O’Halloran,世界經濟論壇資訊科技產業負責人;

李述德,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Francois Guibert,歐盟與東協商業理事會理事長暨意法半導體大中華與南亞地區執行副總裁兼總裁;

Göran Marby,瑞典郵政電信總局 (PTS) 局長;

Cees Van der Helm,KPMG 集團稅務事業合夥人;

Klaus Baader,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以及

Philippe de Buck,歐洲工商聯合會 (BusinessEurope) 前執行長。

2015 年,環境保護署署長魏國彥博士簡報環保署的願景以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實施計畫。

兩項以經濟前景為主題的菁英演講,一次是 3 月份時,講者為德國商業銀行 Simon Evans 先生,另一次在 10 月份,講者為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 Klaus Baader。

2016年,法國興業銀行 (SG) 企業與投資銀行業務企業信用研究及新興市場策略負責人 Guy Stear 針對 2017 年全球主要總體經濟趨勢和全球經濟展望,提供概要說明。

2018年,邀請甫自台積電董事長一職退休僅一週的張忠謀博士,出席本會菁英活動的榮譽佳賓,張博士自 1987 年台積電成立起即一直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在台積電時,開創純半導體晶圓代工模式,帶領該公司順利歷經多個不同發展階段,成為現今無可否認的全球代工領袖。午餐會中,張博士就一系列主題發表演講,並回答上百位歐洲商會成員和來賓的提問。午餐會結束時,本會理事長何可申 (Håkan Cervell) 代表商會頒發張博士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創造和發展所締造的重要貢獻,以及協助台灣立足全球重要技術供應鏈的長期成就。

大中華區委員會積極舉辦講座,邀請優秀的講者蒞會參與。

2015 年邀請的講者包括了蔣經國基金會執行長朱雲漢教授,以及香港林和立教授 (Willy Lam),後者亦是本會活動的經常主講人。

專題報告書

從 2013年開始,此後的每一年,歐洲商會均與 Michael Page 的專業團隊合作發佈年度薪資與就業展望報告書。

2015年,低碳倡議行動發佈名為「提升台灣產業能源效率 ─ 與歐盟攜手共進」的報告書,經濟部長鄧振中親自出席參與發表會。

2018年,低碳倡議行動與中油公司以及產官界的合作夥伴,共同發表了題為「次世代能源:共策台灣能源轉型」的報告書。

低碳倡議行動與中油公司以及產官界的合作夥伴,共同發表名為「次世代能源:共策台灣能源轉型」的報告書。報告書發表會邀請諸多貴賓蒞會,包括經濟部長沈榮津博士、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博士,以及中油董事長戴謙博士。

與區域歐洲商會交流

歐洲商會每年都會組團,出訪同屬歐洲企業組織 (EBO) 全球網路中的其他區域歐洲商會,出訪宗旨則在於強化橫向聯繫,並分享最佳實務資訊。2014-2018 年期間的各次出訪行程分述如下。

2014 年出訪印尼

本會訪問團前往印尼雅加達,拜會印尼歐洲商務協會 (EuroCham)。訪問團與 EuroCham 董事會 包括理事長 Maersk、秘書處 含新聘的總裁及各產業工作小組 (智慧財產權、農業和飲料、汽車及金融) 等之對應組織共計進行九次會議。此外,訪問團也分別拜會了歐盟與瑞典駐印尼大使,以及歐洲經貿辦事處貿易組組長。

2015 年出訪泰國

本會訪問團前往泰國曼谷,拜會泰歐商務協會 (TEBA)。訪問團除與其對應機構進行一系列拜會活動外,並參加泰歐商務協會的每月早餐會報,就能源和汽車相關議題相互說明並請益。訪問行程的最後一天,訪問團前往歐洲駐泰國經貿辦事處進行禮貌性拜會。

2016 年出訪緬甸

歐洲商會訪問團前往印尼雅加達,拜會緬甸歐洲商務協會 (EuroCham)。除會晤對應組織外,商會訪問團還拜會了歐盟駐緬甸大使 Roland Kobia、法國駐緬甸大使 Olivier Richard (曾擔任法國駐台代表)、仰光台灣貿易中心 (外貿協會 TAITRA 的駐外單位) 主任,以及緬甸工商聯合總會 (UMFCCI) 的理事長和代表。此次訪問使訪問團代表得以由不同角度了解緬甸商業和監管環境的最新情況 (例如來自TAITRA 之台觀企業觀點、歐洲外交官的觀點,以及來自 UMFCCI 的緬甸企業觀點)。這次出訪的另一個目的,在於針對當時才成立不久新商會,提供協助與建議。

2017 年出訪寮國

本會訪問團前往寮國永珍,拜會該國之對應機構寮國歐洲商務協會 (ECCIL)。訪寮期間的活動包括拜會歐洲在寮辦事處、寮國全國工商協會、參訪工業貿易區域 (VITA) 特別經濟園區、與 ECCIL 執行委員會 (理事會) 成員共進晚餐,以及參觀寮國煙草和 COPE (矯具與義具聯合企業) 工廠設施等。COPE 位於永珍,是經營復健中心的非營利組織,提供未爆彈藥 (UXO) 倖存者照護與支持,包括義肢與裝具以及物理療法。本次訪問是由 ECCIL 籌辦,成果頗受好評。

2018 年出訪北京

本會代表團於副理事長胡日新 (Olivier Rousselet) 及執行長何飛逸 (Freddie Höglund) 的帶隊下前往中國北京,拜會當地對應機構中國歐盟商會 (EUCCC)。訪問期間代表團與若干北京組織進行會議,包括歐盟駐中國代表團、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CCPIT) 以及歐盟中小企業中心 (SME Centre)。此外,亦與 EUCCC 理事會以及歐盟資助之各項中國專案代表會面進行交流。訪問行程的最後一天,代表團前往拜耳公司參觀其工廠設施。

參訪與遊覽

多年以來,本商會經常會為商會成員安排各種參訪與遊覽活動。

2015年40位來自旅遊觀光及相關產業的成員前訪桃園國際機場 (TTIA) 進行參訪。該次參訪行程包括拜會桃園國際機場公司 (TIAC) 總經理費鴻鈞及該公司高階主管、參觀 TTIA 航廈,以及參加以免台灣稅商店龍頭昇恆昌總經理江建廷先生為主講人的午餐會。

同年,本會科技產業委員會規劃參訪了台灣的先進太空科技機關,位於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 (NSPO)。這次參訪行程包括參觀 NSPO 的衛星操控中心和衛星整合測試設施,以及與相關的業界創新業者進行交流。

低碳倡議行動亦於 2016年間規劃了多場的遊覽活動。在台中舉辦「風力嘉年華」即為一例,由低碳倡議行動主辦,台中市政府及台中龜殼生態公園內的龜殼村協辦,旨在展示再生能源與智能科技的生活願景。共計約有 160 位相關人士參加,除低碳倡議行動成員與工作人員外,還包括台中市政府官員、市議員以及 12 位地方領袖和居民等。參加人次先後搭乘電動公車前往公園,公車的動力則以現場利用風力充電。

此外,低碳倡議行動也在 2016年與本會中台灣委員會共同主辦了一項為期半天的活動,介紹宜家 (IKEA) 的採購作業、參觀宜家某家供應商的工廠,以及在宜家台中店的屋頂花園進行烤肉聯誼活動。

每年,本會都會配合農曆新年,籌劃一趟歷史文化之旅。

2014 年,商會安排赴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參觀霹靂布袋戲藝術展,包括各種布袋戲偶展示、電影場景和多媒體展示。導覽內容含霹靂布袋戲發展史、布袋戲偶及其多彩多姿的角色,以及如何製作掌中戲電影並拍攝故事。

2016 年,本會的年度文化之旅,規劃探索了台灣種茶、製茶和茶葉貿易的歷史。這次參訪的地點,位於台北歷史悠久的大稻埕區,這裡座落著台灣史上最古老的貿易商社。知名歷史學者林滿紅受邀參加本次文化之旅,與參訪者針對台灣歷史進行討論交流。

2017 年安排的是參訪立法院,參訪者在帶領下參觀了立院設施,並實地觀察立法院議事活動。2018 年則安排參觀蔣介石前總統的士林官邸,參訪團員於參觀活動結束後,更與林滿紅博士及馬英九前總統於故宮晶華共進午餐。